“這種黑紫的,好甜??!”“我更喜歡這紅的,有玫瑰香味!”“這邊還有綠的,很大顆”“第一次在順昌見過、吃過這么多種又好吃的葡萄……”7月15日,順昌縣雙溪街道源頭采育場村道旁的啟榮葡萄農場內,傳來游客們的聲聲稱贊。 “這黑紫色的是黑珍珠,紅色的是紅巴拉多,綠的是香印青提,也叫陽光玫瑰,此外,我們這還有大紫王、美人指、醉金香等共12個葡萄品種?!苯榻B著一串串令人垂涎的葡萄,農場主人楊啟榮開心又自豪。 誰能想到,這位看上去年紀輕輕,才39歲的農場主人,卻已與葡萄結緣20余年,將葡萄“玩出花樣”,并被全縣的種植戶們推選為順昌縣葡萄協會會長。 結緣葡萄走上專研路 1997年,楊啟榮18歲,正是充滿好奇的年紀,學校旁的葡萄園成功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,讓他迷上了葡萄種植,就跟著葡萄園里的前輩學習種植。次年,他不顧家人反對,引進巨峰、藤稔、京亞、紅富士等4個葡萄品種在自家地里嘗試種植,開始了他的葡萄種植生涯。 時間一長,楊啟榮慢慢感受到自身技術的瓶頸和限制,“我初中畢業,又沒學習培訓過,就覺得跟以前的農民一樣,靠天吃飯,太粗放了?!睏顔s自嘲道。 2008年,偶然機會,他看到國內葡萄專家楊治元撰寫的著作,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,就懷揣著幾千元身家,只身前往浙江海鹽縣“拜師學藝”,參加全國葡萄栽培技術培訓班。此后,每年他都去海鹽學習一趟,十年來從未間斷過。他還積極參加了縣農業局舉辦的農廣校中專班,得到了系統的學習。 專家的傳藝、農業部門的指導,再加上自己長期不懈的摸索鉆研,讓楊啟榮的葡萄種植技藝愈發熟稔,成為縣里的技術帶頭人,名聲在外。他不僅摸清了紅地球等歐亞種葡萄在順昌的生長特性,成功引種了12個葡萄品種。還總結出了通俗易懂的“8+4+4”葡萄摘芯技術,更有利于葡萄生長,而且,別人兩三天的工作量,他運用這項技術半天就能完成,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。通過采取數字化(標準化)和三減半栽培技術,他種植的葡萄最高畝產值可達3.5萬元,而普通的種植戶畝產值一般只有1萬多元。2016年,他的農場葡萄產量46噸、產值60萬元,帶動周邊鎮村農戶種植葡萄500多畝。 |